
据IDC最新的全球半年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跟踪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
随着云计算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工智能(AI)应用的继续扩展,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增长机遇。据IDC最新的全球半年度人工智能基础设施跟踪报告预测,到2028年,全球AI基础设施支出将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这一趋势的背后,是云平台、加速服务器和数据存储技术的创新与普及。企业和技术供应商正在加大对这些核心领域的投资,以满足日渐增长的AI计算需求。
2024年上半年,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迎来了显著增长。根据IDC的报告,2024年上半年,AI基础设施支出同比增长37%,达到318亿美元。这一增长是由AI服务器投资的持续推动所致,其中AI服务器的支出占到了总支出的89%,充分显示了AI基础设施市场中服务器的核心地位。
特别是在云计算领域,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平台已成为推动市场增长的重要力量。2024年上半年,云计算和共享环境占到了AI服务器支出的65%。超大规模企业、云服务提供商以及数字平台正在积极扩大对AI工作负载的支持能力,而相比之下,传统企业在采用本地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方面的速度较慢,尚未完全跟上这一趋势。
加速服务器在AI基础设施市场中的作用一天比一天突出。嵌入加速器的AI服务器占到了总支出的58%,这一趋势在2024年上半年表现得尤为显著。IDC预测,到2028年,嵌入加速器的服务器将占据超过60%的市场占有率,年复合增长率(CAGR)达到19%。这一增长主要源于加速服务器在处理大规模AI计算任务方面的高效性,尤其是在深度学习、自然语言处理(NLP)和图像识别等高计算密集型任务中,加速服务器能够极大的提升计算效率。
这种对加速服务器的需求,标志着AI基础设施市场的进一步细分和技术深化。随着计算任务复杂度的提升,组织对服务器解决能力的要求慢慢的升高,而加速器的引入正是满足这一需求的关键。
在AI应用继续扩展的背景下,对数据存储的需求也呈现出迅猛增长。2024年上半年,AI基础设施存储支出同比增长36%,特别是在AI模型训练和推理过程中,大量的数据处理和存储需求促使这一增长。
云计算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及其重要的作用。报告数据显示,云部署占到了存储总支出的56%。随着AI平台慢慢的变多地依赖云环境来处理海量数据,云计算的灵活性和扩展性使其成为AI基础设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基于云的人工智能平台不仅改变了数据存储和访问的方式,还通过分布式存储系统提升了系统性能,逐步推动了AI应用的普及。
从地域角度来看,2024年上半年美国继续领先,成为全世界人工智能基础设施支出的最大市场,占全球总支出的近50%。紧随其后的是中国,占全球市场的23%,而亚太地区和欧洲、中东及非洲(EMEA)的市场份额分别为16%和10%。
IDC预测,未来五年亚太地区将以20%的复合年增长率(CAGR)成为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随着中国、印度和其他亚太国家在AI技术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的持续投资,该地区将在全球AI基础设施市场中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
随着人工智能的加快速度进行发展,慢慢的变多的公司开始关注人工智能基础设施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问题。如何设计和开发高效、可持续的AI数据中心基础设施,成为了企业亟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为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求,未来AI基础设施将更看重提高能源效率和减少碳排放。先进的冷却技术、节能设计和可持续材料的应用,预计将在未来成为行业发展的重要趋势。此外,组织将在开发AI基础设施时采取更具成本效益的方法,以确保长期运营中的环境责任和能源效率。
随着全世界内对人工智能技术的持续投资和应用深化,人工智能基础设施市场正处于爆发式增长的关键期。2024年到2028年,AI基础设施的支出预计将以快速地增长,并突破1000亿美元大关。基于云的AI平台、加速服务器、存储系统和灵活的云计算集成将成为市场发展的主要推动力。
随着市场需求的日渐增长,怎么样应对AI基础设施建设中的能源消耗和环境影响,也将成为企业一定解决的重要挑战。为此,更多企业将推动AI基础设施的可持续发展,采取节能减排的技术措施,以实现经济效益与环境责任的双重目标。
综合来看,AI基础设施市场的未来充满潜力,各大企业要紧跟技术潮流,积极投资云计算、加速服务器和存储解决方案,同时关注可持续性问题,以确保在未来激烈的市场之间的竞争中占据有利位置。
凡本站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全部作品,均为浙江兴旺宝明通网络有限公司-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合法拥有版权或有权使用的作品,没有经过本网站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站将追究其有关规定法律责任。
本站转载并注明自其它来源(非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的作品,目的是传递更加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或和对其真实性负责,不承担此类作品侵犯权利的行为的直接责任及连带责任。如别的媒体、平台或个人从本站转载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作品第一来源,并自负版权等法律责任。如擅自篡改为“稿件来源:人机一体化智能系统网”,本站将依照法律来追究责任。
鉴于本站稿件来源广泛、数量较多,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等问题,请与本站联系并提供相关证明材料:联系方式;邮箱:。
宇树科技王兴兴:预计年底H1机器人跑速达10米/秒超博尔特
“人工智能+”助力产业向新行 2025年全球规模将突破5000亿美元